所谓“历史周期律”658配资,也叫“黄氏周期律”,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培炎提出的,指国家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这个周期律的时间大概是300年左右,即封建王朝大概存亡300年左右,然后旧王朝灭亡、新王朝兴起,比如汉唐宋明清。
然而相比之下,欧洲却没有这样的“历史周期律”,背后原因何在?对此,想必大家都看过类似分析文章,尤其是黑格尔的评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存在历史周期律、存在治乱循环,说明中国不如西方“文明”。那么,真相真是如此吗?接下来,就谈一谈这个问题。
中国的历史周期律
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欲要了解欧洲为何没有历史周期律,不妨先看一看为何中国存在历史周期律。当然,这个问题很大,下文只是就一些主要问题大概讲述。
首先,中国没有“王权”绝对神圣不可动摇的文化,而是可以更迭。《尚书》记载:周公告诫蔡仲治国的政治伦理准则时指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就是说上天不会亲近谁,只会辅佐“有德”之人。后来,这句话演化为“天下有德者居之”,王朝失德,自然可以让更有德之人来管理。
其次,战国到秦汉时,中国已经逐步开启“平民政治时代”,战国时期就逐步废除“血统论”,所以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随后平民刘邦成为皇帝。更重要的是,普通平民敢于抗争了,聚集起义甚至能让王朝灭亡,所以才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统治者不能不对平民的有所妥协。
第三,中国是个大国,面积近乎整个欧洲,人口更是数倍或数十倍于欧洲,鉴于各地风土人情、环境等的不同,导致管理难度很高,应对的客观问题也很多。因此,一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叛乱”,甚至这种“叛乱”在一定条件下会席卷全国,从而推翻或动摇王朝统治根基。
第四,任何土地都有承载人口的上限,一旦达到人口上限时,再遭遇严重的土地兼并,以及出现严重的天灾,那么就会导致很多人吃不饱饭,甚至吃不上饭,这个周期大概300年左右。这时,基本上就会爆发起义,视土地兼并与天灾的情况而论,越严重起义规模往往就越大。
第五,知识没有被垄断起来。春秋时期,孔子收徒不问出身,这一传统延续了下来。后来,因为造纸术、印刷术的大规模应用,让知识大范围传播,各阶层都可以读孙子兵法、可以读治国要术等,这就为新势力提供了人才基础。
第六,铸铁技术的扩散。汉朝的“一汉敌五胡”,原因就在于汉朝掌握先进的兵器,因此想要朝代更迭,得有相应武器。汉代实行的是盐铁官营,但后来王朝虽有官营铁器,但民间也有经营铁器。也就是说,民间存在很多不在朝廷管控范围内的兵器,这是起义的武器基础。
总之,中国古代进行朝代更迭,既有理论基础,也有群众基础,还有知识、兵器等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严重天灾,自然就会爆发农民起义658配资,然后改朝换代。或许,由于王朝人口巅峰、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天灾大概在300年左右会出现交集,于是就出现了300年左右的历史周期律。
欧洲没有周期律原因
搞清楚了中国历史周期律的大致原因,再去观察欧洲历史,那么就会知道欧洲为何没有历史周期律了。
首先,改朝换代的思想基础
欧洲早期没有“王权”概念,完全是武力为王,谁武力强大谁是王。后来,欧洲逐渐形成了“神意”加“血统”的王权模式,但根本上还是“主权在神”。也就是说,任何国王想要合法,必须要有教皇代表上帝册封,否则不合法。至于国王,必须要有相应血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国王的。
比如,签署大宪章的约翰王,就曾被教皇开除教籍,所有教堂停止圣事,婴儿不得受洗,死人不得安葬,婚姻不得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武器推翻失去“神”支持的约翰王。同时,在来自法国诺曼的威廉一世征服英国之后 ,英国历代国王或多或少的都有威廉一世的血统,比如都铎王朝创始人亨利七世为了彰显血统合法性而娶约克王朝的女继承人。
因此,欧洲完全没有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思想基础,一切都听上帝的。即便教皇与国王利益不一致,而将国王开除教籍,最多也只不过换一个有着相应血统的人来做国王。
其次,改朝换代的制度基础
秦汉之后,中国成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国家”,全体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没有封建领主这个“中间商”。
但在漫长的古代,欧洲却是真正处于“封建时代”,即大致像周初那样分封,百姓分属于不同的封建领主。反之,百姓一方面被不同领主“分割”,一方面被不同领主“控制”,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封建统治者,而单独某个领主的百姓起义,也因力量分散不可能取得胜利。
其实,欧洲长期存在的不是自由农民,而是“农牧”,直到大航海前后才废除,俄罗斯近代才废除。
做个类比,商周时期的中国,为何鲜有农民起义?原因很简单,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还处于封建时代,贵族说了算。因此,欧洲鲜有农民起义,不是代表制度先进,而是制度落后。
第三,改朝换代的知识兵器
在知识、兵器问题上,欧洲严重缺乏相应基础,虽然西方历史叙事非常宏大,但却是空中楼阁。
知识上,欧洲古代客观上是教士和贵族垄断,因为一无造纸术、二无印刷术,不可能大规模传播知识的。其实,从欧洲语言中可以看到浓重的贵族气息,比如英语中的牛和牛肉就是如此,汉语中却有浓郁的平民气息。也就是说,平民学不到知识,导致认知极其有限,只会被困在宗教神话和贵族统治中。
兵器上,欧洲古代也是长期被垄断,因为14世纪前才学会中国的铸铁技术,大概鸦片战争后才学会高炉冶铁技术,之前是“块炼铁”,根本不可能给平民造反者提供充足的武器。关于块炼铁与铸铁的不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笔者以前文章了解,在此就不啰嗦了。
因此,欧洲缺乏历史周期律的知识普及和兵器技术扩散的客观基础,这些东西都被贵族垄断。
综上,中国有历史周期律,欧洲却没有历史周期律的原因,不是因为先进、不是因为文明,相比中国而言,是因为社会整体进化程度不足,一方面长期处于贵族政治阶段,一方面长期处于神权时代,且没有孕育出真正的民本思想等。
最后,大致搞清楚欧洲为何没有历史周期律后,再看西方历史叙事,就会看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误差”,即西方历史叙事水分较多、欧洲古代历史被过度美化,因此如今有必要重新审视西方历史叙事。任由被过度美化的历史流传,岂非祸害后代!
股粮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