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昭安易信盈
在宋代(北宋)的科举史上,有一届大考显得格外诡异而且悲催,这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人咂舌。
那是在元丰八年(1085年),科考的大幕徐徐拉开,众多学子怀揣着梦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奔赴京城考场。这一届科考备受瞩目,考生们都希望能在这场考试中崭露头角,金榜题名,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其间却发生了许多诡异的事情。
是年二月十七日,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开宝寺寓礼部的贡院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时任权知开封府(权知开封府乃宋代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市长)的蔡京非常着急,立刻派人去救火。
蔡京为啥比谁都着急?一是因为这里是当年科考的阅卷场。从正月初九开始,这里就开始进行全封闭管理,考官们在这里阅卷,等到二月二十八日公布成绩,所有的考卷以及考生档案都存放在这里。二是蔡京的弟弟蔡卞是当届的副主考易信盈,蔡京可不希望自己的弟弟葬身火海。
当天的火势实在是太大了,大门很快就被烧成了一道屏障,救火的人根本进不去。情急之下,蔡京花重金招募了勇士翻墙而入,将其弟蔡卞从火海里硬抢了出来。
但是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结果,翟曼、陈之方、马希孟三位考官被烧死,其余的吏员和负责安保的士兵烧死了四十人。与此同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试卷被烧毁。很显然,这次考试的成绩很难公平公正公开地发布了。
作为皇帝,本应是这场科考的最高见证者与推动者。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下面的人自然是要向他汇报的。不幸的是,当朝皇帝宋神宗龙体欠安。从当年的正月开始,他就陷入了重病的困扰之中,连续十七天无法见大臣。经御医们精心医治调理,好不容易缓和了三日,又因为走了太多步出了汗,再次躺下,卧床不起。
经过一番权衡,主管科考的官员还是决定向在病榻上的神宗皇帝请示,另择日期在太学重新考一次。二月二十三日,宋神宗回复:同意。考试时间就定在三月二十六日。
到了三月五日,考试还没来得及举行,病入膏肓的宋神宗就驾崩了易信盈,不到八岁的宋哲宗在其祖母高太后的辅佐下登上了皇位。
虽然皇帝的丧事要办,但定下来的考试还是不能停,朝廷重新任命了新的考官,分别是嘉祐八年(1063年)的状元许将、陆游的爷爷陆佃和德高望重的孙觉。
一切就绪后,三月二十六日,重新举行的科考如期启动,考生们被拉到太学用备用试卷再考了一次。这次考试倒是没出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宋神宗的驾崩,满朝都在守孝期间,当年的殿试取消。
五月二十四日,在考生的翘首企盼中,榜单终于出来了,当年的状元判给了无为军(北宋时地名)无为县的考生焦蹈。他在回答经史问题的时候,有十六个字深得考官陆佃的喜欢,被认为颇具扬雄之风:“论经不明,不如无经;论史不达,不如无史。”
焦蹈是幸运的,如果不是重新开考,状元就不一定是他的了。有了状元的身份,可谓前程似锦,飞黄腾达指日可待。遗憾的是,他没有这个福分,享受不了状元的荣耀,放榜六天后就暴病身亡了。
至此,当年科考期间考官死了,皇帝死了,状元也死了,堪称诡异、悲催至极。
不过,这届科考进士中,还是出现了不少大员,比如大家熟悉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的秦观、“程门四先生”(谢佐良、游酢、吕大临、杨时)之一的谢佐良,也都是当年的进士。
这届科考期间,皇帝的驾崩、考官的离世、状元的早殇,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所操控。它成为了宋代科举史上一段充满神秘和哀伤的往事,让后人在回顾时不禁感叹世事的多变和命运的无常。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
股粮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